古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语文老师也不断地给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随着全民阅读的推进,家长也会注重孩子在阅读上的培养。
从宏观的角度讲,读好书是为了提升个人的内在素养和格局,以达终生受益的目的。当然在教育无法逃离功利,无法逃离应试的阶段,学生大量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语文成绩。
然而,现实却让人甚感无奈,为什么读了这么多书,每天都有花时间阅读,语文成绩还是不好?大量的阅读好像并没有对语文有实质性的改变,问题出现在哪里?
为何阅读量无法转为语文成绩
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平时读了不少书,语文成绩却不是特别好。其实,是他们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蜻蜓点水式阅读多数学生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因为学校和家长都有要求学生要阅读。这就存在着一个被动接受的问题,就很难读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上去。
就比如说张爱玲、林徽因,沈从文等他们的作品都是些好作品,或许他们碍于任务把作品读完了,但还是停留在作品表面的故事情节、情情爱爱上。
而语文教学的阅读,是需要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作者心理活动、人物形象出发,去理解时代的悲欢离合,以及对世人的深远影响。
因此,没有思考的阅读、没有深入的阅读,是无法提升语文素养的,阅读能力怎么能够提高呢?
低趣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