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知识 > [2024年]蝗虫的饮食偏好及不吃的原因解析
[2024年]蝗虫的饮食偏好及不吃的原因解析

[2024年]蝗虫的饮食偏好及不吃的原因解析

芋头和木薯有一定毒性,病虫害少,蝗虫不吃。像小麦水稻玉米都是蝗虫的最爱。

古代经常发生蝗灾,百姓因此苦不堪言,那为什么当时的百姓宁可挨饿也不吃蝗虫呢?专家说:他们也想吃但不敢吃也不能吃。等我深入了解后,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没文化害死人。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除四害,四害分别是”苍蝇、蚊子、老鼠、蟑螂“。这些动物昆虫经常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麻烦,因此大家都十分想消灭它们。

而古时候也有这么一种昆虫,其危害比现在的四害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蝗虫。

当蝗虫成群结队地出现时,那么它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危害,更有甚者,还会直接对人类的生命产生威胁。

我国历史上发生的蝗灾被记录在册的就有八百多起,最早是在周朝就有蝗灾了。蝗灾的出现总是会伴随着一个现象:它通常是伴随着旱灾发生的。如此一来,本就因为旱灾而收成不好的农民,再因为蝗灾,那老百姓的日子就更加苦不堪言了。

那么现代人就有疑问了:现在不经常把蝗虫当做下酒菜吗?那为什么当时的人不把蝗虫吃掉呢?打不过就吃掉呗。

经过专家的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古时候的人大多数都是相信鬼神的存在,他们都认为蝗灾的发生必然是因为他们惹怒了蝗神,所以蝗神便派来蝗虫来惩罚他们。

因此,古时候百姓们还会建造很多的蝗神庙,经常去庙里烧香、供奉以求蝗神保佑,希望风调雨顺,不再有蝗灾。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别说吃蝗虫了,供奉它们还来不及呢。

而且,就算老百姓敢吃蝗虫,那时的人们也不知道蝗虫到底能不能食用。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天去御花园里解闷,看到院子里到处都是蝗虫,当场气得就用手抓了一只往嘴里塞。身边的大臣赶紧阻止,并说蝗虫吃了会损伤陛下的龙体,李世民却说:“朕知道,朕就是希望这些灾难都到朕一个人身上,不要再祸害百姓了。”

大臣们听了李世民的话,都十分担心,害怕他吃了蝗虫真的会丢命。

根据现代专家的研究,野生的蝗虫很可能有毒素,因为群聚的蝗虫会产生一种物质,当受到其他生物的攻击时,便会合成有剧毒的氢氰酸,尽管氢氰酸会在高温下分解,但蝗虫本身还可能带有别的毒素。

不过人工培育的蝗虫就可以食用,而且也可以药用。它们体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等有营养的物质。而且蝗虫作为中药,具有止咳、消肿等作用。

所以呀,古时候的人们由于科技和知识的限制,导致他们饱受蝗灾的迫害。

我是@梁佳陪您说历史,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历史中的辛密。

#历史#

尝谓仁人所处,能变虎狼如人类。如虎不入境,不害物,蝗不伤稼之类是也。如其不然,则变人类如虎狼。凡若此类,及告讦中伤谤人,欲置于死地是也。

——摘自吕本中《舍人官箴》

(我曾经说过,仁德的人所在的地方,能够将虎狼变成人类,就像古代传说的如老虎不到他管辖的境内来伤害人财物,蝗虫不吃庄稼一类。如果相反,就会使正常的人变成像虎狼般吃人。像这样的把人变成虎狼的人,以及那些喜欢告发别人的阴私,诬蔑别人,造谣诋毁别人的人,直至把人置于死地的人,都是这类禽兽不如的东西)

公元10初夏的一天,赵恒拿着几只死去的蝗虫对宰相说:“这是地方呈上的,证明蝗虫确实是自行死亡。这样天大的喜事,一定要举行仪式进行庆贺。”正兴高采烈,一大群蝗虫从东南方飞到皇宫上空,黑压压犹如乌云压顶。有些蝗虫落在殿前台阶之上,仿佛在向君臣示威。

看着这黑压压一片片的蝗虫,赵恒不胜惊恐,失口说道:“幸亏还没有举行庆贺仪式,要不然成了天大的笑话。”

原来,这一年,一场百年一遇的蝗灾席卷全国,农民颗粒无收的灾情纷至沓来。赵恒不组织抗灾自救,却建道场、设神坛,祷告上天降福灭蝗。蝗虫成片自行死去或蝗虫不吃庄稼的“好消息”渐次从各地传来。

然后就有了故事开头那一幕。

这一场蝗灾让赵恒对天神发自内心的信仰轰然崩塌。赵恒从此病了,记忆力衰退,说话吐字不清,脑子一时清醒一时糊涂。

赵恒日渐衰弱的身体难以胜任皇帝这项繁重、庞杂的工作,便把日常行政事务交给他最亲近、最信任的人打理,这个人就是皇后刘娥。

刘娥原是四川一个乡村的普通丫头,还在襁褓中就死了父亲,母亲为生活所累,只好带她住在成都郊外的娘家。及笄后,刘娥跟随邻居一位小哥来到汴京,在街头摆个流浪地摊,以加工锻造银饰器物糊口。

一个早晨,刘娥来到王府送首饰,遇到了当时正是襄王的赵恒,两人一见倾心,一段美好的爱情便有了开头。

赵光义知道后,觉得刘娥配不上赵恒,一道圣谕下令将刘娥赶出王府。赵恒不得已,偷偷将刘娥安置在幕僚家。

直到赵恒登基即位,才把刘娥接回宫中。这一年刘娥已经三十岁,过了女人最动人的年龄,但赵恒对她的宠爱没有减弱半分,“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令宫中其他女人望尘莫及。唯一的遗憾就是,赵恒已封郭氏为后,刘娥只能屈居其次。

郭皇后生了三个儿子,都没能长大成人,这让她时时处于伤心悲痛之中。

公元1007年,三十二岁的郭皇后与世长辞,刘娥迎来了扶正做皇后的绝好机会。

但刘娥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这让朝中大臣坚决反对刘娥封后。当然,这难不倒刘娥,刘娥想出了一条“借腹生子”的妙计。

一次,刘娥特意安排长相俊俏的侍女李氏为赵恒端盆洗手,李氏手如柔荑、娇态含羞,撩拨得赵恒心猿意马,当即临幸了李氏。不久后,李氏生下皇子。

刘娥却对外隐瞒实情,将李氏安置别处,宣称皇子是自己所生,让宫中要好的姐妹杨妃负责照看抚养,称呼自己为大娘娘,称呼杨妃为小娘娘。这位皇子是赵恒唯一长大成 人的儿子,也就是日后的宋仁宗赵祯。

刘娥公然偷梁换柱,除了皇子赵祯,朝中几乎尽人皆知,但在赵恒的默许下,他人自然也不敢质疑。

有了儿子就有了封后的底气,公元10,刘娥这位乡村走出来的灰姑娘终于涅槃成母仪天下的帝国皇后。

刘娥被雪藏在幕僚家时,闭门幽居,只好以书本为伴,博闻强记,因此知识渐丰,眼界渐宽,见识渐深,久而久之成为赵恒的得力助手。

《续资治通鉴》记载:

凡处置宫闱事,多引援故实,无不适当者。阅天下封奏,周谨恭密,益为帝所倚信焉。

@宛霞书室

女人若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就会爆发出惊人的能量,朝政在刘娥的打理下,可谓井井有条。赵恒越来越离不开刘娥,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

公元10三月,赵恒走到了生命尽头,立下遗诏传位于赵祯,尊刘娥为皇太后,军国事权由皇太后处置。

宋朝先后有九位皇太后垂帘听政,自刘娥首开先河。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刘娥能从一介村妇走向帝后的位置,除了一定的特色美貌外,相信和她那一段被雪藏时用功读书的经历和智慧是分不开的。

#人世间的故事#

古代闹饥荒的时候,老百姓为什么宁愿吃草根和树皮,也不愿意抓鱼虾?网友:换成你,你也不会做!

在古代,日子并没有我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在古代,饥荒是很常见的事情。古代农业生产水平低,力量小,虽然人口相应的没有今天这么多。

但这原本是一看天吃饭的时代。如果有什么天灾人祸,整片地都要白干一年,甚至可能闹饥荒。

古代饥荒的原因很多,有时是因为干旱,有时是因为气候太冷,有时是因为战争,也许是很多蝗虫来了。

假设一个好皇帝在位,如果他们遇到这么严峻的问题,他们会惩罚自己,当然也会打开粮仓来解除悲痛。但是,如果遇到昏君,就连喝免费粥都别指望了。

所以在古代,当饥饿爆发的时候,人们饿得满地都是,这种现象也是非常不可能的。之前有人问为什么不吃蝗虫,假设是饿坏了。

答案是蝗虫攻粮太快,黑压压的飞过去,根本来不及抓,但为什么不吃河里的鱼呢?河里的鱼从来不会从一条河飞到另一条河,是吗?

其实就像有些人喜欢调侃,这个想法和晋代皇帝问的“何不食肉糜”没什么区别。

看完你就知道了,连问这个问题的人都不愿意这么做!

饥荒一旦爆发,将是大规模的。这么多人没东西吃。自然,他们早就想到了河里的鱼,所以也许河里的鱼都抓不到。

而且假设饥荒是干旱造成的,河流都干涸了。哪里能有鱼吃,尤其是北方的河流?

而人饿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他们哪里有力气去钓鱼?

钓鱼并不像我们希望的那么简单。而且就算河里的鱼能满足暂时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几年的食物,更别说这么多人了。

#香酥蚂蚱你吃过吗#

今天在浏览电商平台货品时,无意间看到了还有卖这种东东,看后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嗞味,不知说什么。

大家看看下面是什么?

过去的孩子没有不知道的,现在城里到处都是水泥板油路,没有了蚂蚱的生存空间,所以现在好多小孩都没见过真实活体的蚂蚱,只在书画中看见过。幼儿园或小学老师会教孩子们:蚂蚱!蚂蚱!

现在人都怎么了,猪鸡鸭鱼还有其他数不尽的各种美味,都吃够了吗?

怎么这种属于害虫的昆虫也不放过,竟然连电商都开始卖。

是不是家养的生畜不是野味?想吃点野味?可以吃下不了眼的昆虫!

真颠覆三观呀!

我小时候也吃过,那是因为家庭条件不是太好,几乎没有什么带肉的,蚂蚱是昆虫,属于动物也就是身上有肉味!我们小时候除了吃每天三顿饭外,其他的自己解决!

那年月的小孩,真是了得,很小就能爬高上低,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跨沟爬山样样通。都长的好好的,没听说摔坏的。

记得有一年的一个夏季里的一天,我跟我们楼的小玩伴,也不怕天热(我发现小孩都不怕热,从来没觉得热过)相约去玩,去一个较远的地方。

大中午大人們都休息了,我们都不用跟大人说,约好了,走就是了,那年月没有人怕晒还打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3)
  1. 漠世2024-05-26 16:01漠世[天津市网友]175.12.53.10
    不吃的原因也让人很好奇,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呀!
    顶0踩0
  2. 插兜、朝前走2024-05-26 15:44插兜、朝前走[浙江省网友]1.2.1.95
    希望这项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蝗虫的数量,保护农作物。
    顶9踩0
  3. 思绪随风2024-05-26 15:27思绪随风[湖北省网友]203.32.205.152
    太有趣了!蝗虫的饮食习惯和偏好原来也有这么多研究啊,值得深入了解。
    顶6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