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随笔 > 文过饰非是什么意思?解释和典故揭秘
文过饰非是什么意思?解释和典故揭秘

TIPS:本文共有 706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5 分钟。

“文过饰非”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用华丽的言辞掩盖过错,美化错误的行为。典故源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描述了扁鹊对一个名叫仓公的病人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扁鹊发现仓公的病情并不严重,但为了迎合仓公的愿望,诊断出了一个虚假的病情并给予治疗。这个典故被用来形容掩饰过错、谎称美好的行为。由此而来,“文过饰非”这个成语就形成了代表掩饰过错、美化错误的含义。

#文科和理科的差别# 在哪里?所有文科都是"骗术"

这个问题,可以回到文字角度做一番解读。

“文”通"纹",就是在物体的表画出装饰式的线条,所谓“文”就是遮盖、掩饰、伪装,文不是天然的,而是人为的产物,人为就是"伪"。有一个成语叫"文过饰非",文明从哪里开始?从人穿衣服开始,不好意思,开始伪装了,文明就开始了。文明的本质是伪装。

“理”通"里",不是看表面,而是看内里,“理”就是揭开、揭示、揭穿,所以有一个成语叫"鞭辟入里",理性的本质是揭穿。

一切文明、文化、文艺的本质是伪装,所以,文科生都是骗子,他们学的都是“骗术”。

以文艺为例,人类最原始的艺术形式,包括音乐、舞蹈、喜剧等,本质是什么?性前戏的变形,或者叫升华。它们都不是建立在理性之上,而是建立在直觉之上,是直达本能的东西。直到现在,最有效的求爱道具还是唱歌、跳舞、讲笑话,不是吗?

典型的文艺男和典型的理工男差别在哪里,理工男是直来直去,不绕弯,感觉连个"前戏"都没有,让人很尴尬很不适。而渣男呢,感觉他们一说话,"前戏"就开始了,你根本挡不住。

如果文科生学的都是“骗术”,那么理科生自然就是骗术的揭穿者。如果真的彻底的理科思维很容易把天聊死。

比如,理工男怎么看浪漫?送花,为什么要送花?花不过是植物的生殖器,干嘛送个生殖器?烛光晚餐,为什么要烛光?谁会喜欢烛光啊?都是鬼啊,神啊,菩萨啊,蛾子啊……这天还能聊得下去吗?

理科的确可以揭穿很多“骗术”,但人说到底还是喜欢这种暧昧的“骗术”多过冰冷的真实。人就是这么奇怪,在没成为人之前,我们追求真实,但是自从进入了文明,我们追求的都是虚构和幻觉。

马克斯•韦伯说:“人类就是把自己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我们编织着虚构意义之网,并且把自己悬挂其上,仿佛一旦失去了这张网的承托,我们就要从高空坠落,摔得粉身碎骨。

失去理科,失去真实,失去文科,失去意义。

不管你从文科开始学,还是从理科开始学,要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人,一定是文理兼通的。文科和理科就像珠穆朗玛的南坡和北坡,他们最终殊途同归,在同一个巅峰交汇。

新哥 | 结构式创新力 | 学习力

有感于乌克兰马里乌波尔被“转交”给俄军

说到文过饰非,那可是中国的老国粹了。当年的“国军”面对日军的紧逼、共军的压力而主动进行的“转进”可是让我们大开眼界,直叹原来一件事还可以这样描述。不过一想到从“屡战屡败”到“屡败屡战”的转变,也觉得不稀奇了。文明古国嘛!文字描述上没几件稀奇的事哪好意思出来见人。

不过看到近来的报道,说到马里乌波尔被“转交”给俄军,顿时觉得我们的国粹又被别人拿走了一样,而且肯定没付“专利费”,这不由得让人有些“担心”。再这么下去,中国的国粹还能留下几样?

不过再仔细一看又觉得有点奇怪。说是“转交”,怎么不见双方领导“出场”,也没有安排一个“转交”仪式?就连原先一直在地下的人如何安置也没有明确。

不得不说乌克兰的领导层乃至泽连斯基都还太年轻了,这么“重大”的事就这么草率,未免也太儿戏了吧。不过如此儿戏的“交接”是否意味着将来翻盘的可能,实在是让人心里没底。我们也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社会上总有些人哭穷卖惨,网上这样的帖子或视频不算少,看多了也能看出点门道来。

这种帖子和视频的内容不少大同小异,估计是纯粹娱乐,段子手们玩的,就大致像现实生活中的乞丐,骗点流量而已,他们应该称“网丐"吧。这种东西没有什么价值,就像生活中“乞丐"的假哭假唱一样,大多很无聊。

这些哭穷卖惨的,也许有真实的,但很多人都回避原因和事实真相,大多数文过饰非。反正就一点,现在的又穷又惨,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如一个膘大肥胖的年轻人常常躺在床上拍视频,说自己日子如何苦,找的工作多不容易,不是苦就是累怎么的。大致意思就想“躺尸”,不想干活。看着这种东西,能把人气炸了。

稍稍分析一下,这些哭穷卖惨的,十之八九是“三无人员”,即无学历、无知识、无技能,又一身臭毛病。如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完全一付混吃等死的模样。这种人不穷,恐怕天理难容。

想想也正常,社会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组成的,常言道“人上一百各形各色,人上一千必有混蛋”,如果以此比例推算,社会上有点这种人再正常不过了。

更何况社会发展就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时间会一批批淘汰掉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不管谁愿不愿意,大浪淘沙都不会停止的!

#自由诗意# 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的修身的深刻含义!

儒家经常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里的修身,就是指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

为什么要修身,如何修身?历史上的文化名家曾经都有过经典的诠释。如:

《周易》曰“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

《左传》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韩非子》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苏轼》曰“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

从以上精彩博言说明,修身的本质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与自己的恶习和薄弱意志作斗争的过程,我们只有通过时时检束自己的身心言行,用诚心、仁爱、谦卑的情操来祛除掉思想中的杂质,才能从丰富的阅历中切实领悟到修身之术。

我们要修身,就一定要远避世俗的虚谈,诸如那些好卖弄学问的、巧言乱德的、文过饰非的,还有那些攀比、夸耀、淫词、妄语等等都要远离这些叫人败坏的事物。“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人学习是为了丰富完善自身的人格,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而不逾越事理。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所以老子归纳为:“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诚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做好了自己的修身,深知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这一道理,又何愁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原谅出轨者,真的是“农夫与蛇”的故事的重演吗?

第一就是“离婚”是一种奢侈品,因为有巨大的成本,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有一份针对5000个离婚男人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男人表示离婚后很后悔。

就更不用提那些离婚的女人了,她们也无疑要承受一场离婚的“伤筋动骨”的痛苦的。

心理学研究发现,我们要走出离婚的伤痛大概需要2年时间左右,男女都是一样的。

很多男人只是表面上很开心,但并不意味着他内心没有因为离婚而有感情的创伤。

第二是离婚有“假原谅”和“真原谅”之分。

如果你做出的姿态是“假原谅”,那你就可以进入到“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条不归路上了。

我现在可以告诉大家,出轨的确可以只有一次,而且永不再犯的案例。

只要跨越这一道坎。

这道坎就是“合作僵局”:任何关系都是需要合作的,尤其是在遭遇出轨的时候。

一旦你们停止了合作,关系其实已经死亡。

出轨最大的敌人不是小三,也不是人品,而是出轨这件事把夫妻两个人分裂成为两派阵营:受害者vs罪人。

一旦我们进入到这样的角色里,我们的感情就像是得了癌症一样,痛苦就会不断复制,直到关系彻底终结。

为什么?

因为我们往往高估了道德,高估了人性。

从道德的视角来看,你背叛了我,就要诚心悔过,就要负责帮我修复情感的创伤,如果又有诚意,又有办法,那我就原谅你。

但是道德要管用,对方干嘛会出轨?

对方的道德之所以破产,就说明,道德在感情的领域,没有什么作用。

因为人性的贪婪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才最有“说服力”。

孔子说过一句话: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说,如果人就像是好色一样去喜好德行,那该多好。

只有圣人才会“闻过则喜”,一般人都会“文过饰非”。

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会要面子。

所以,如果你指望对方有圣人的修为,能违反人性地“不要脸”而要道德,那么你十有八九就会失望。

很多出轨者在最开始想要回归的时候,都会很有诚意地道歉,会做出各种补偿的行为,但随着时间的延续,他们就会日益懈怠,为什么?

因为两点,第一点是他们非常羞耻,觉得自己很差劲,没有人可以长期保持在“自我价值感很低”的状态,时间久了,他们就会产生各种防御。

比如“试图找到对方的一些问题”,这样道德的压力就会少一些;或者为自己辩解,试图为自己找回面子……

第二点就是他们看不到成效,就会很挫败,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判“无期徒刑”,他(她)要终生都要“做一个罪人”。

而出轨者的懈怠恰恰让被出轨者视为你根本没有“诚意”,根本不爱我的证据,于是就加大了“道德攻击”的力度,让对方进一步的忏悔。

于是双方就会进入到“情感的恶性循环”里。

此时,我往往会问“被出轨者”两个问题:

1. 你是想要纯粹的发泄,还是想要解决问题?

2. 你是想要一个好的结果,还是就是为了维护人类正义而战?

如果是纯粹为了发泄以及为了维护人类正义,那你可以“无限”地惩罚对方。

但如果你还想要这份感情,那么你最需要做的是衡量一下性价比,明确你也需要承担一个重要的工作,那就是“修复者”的角色。

只有我们放弃“被害者思维”,承担起“修复者”的角色,这段关系才有可能有解决的希望。

什么是“修复者角色”?

就是你要承认:

1. 出轨这个行为的错误,完全的责任方是“出轨者”。

2. 但是出轨的诱因,是你们双方的问题导致的。

3. 既然你想要这份关系,做事就要有底线,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能说太多让对方一点儿面子都没有的话。

4. 停止循环式逼问。

比如,

你问:你爱不爱我?

对方说,我爱你。

你就说:你爱我为什么出轨?

或者:你心疼不心疼我。

对方说:我心疼。

你接着说:你心疼我怎么能出轨?

5.那怎么说呢?

您应该说这些语言背后的意思,比如你说,我总是问你爱不爱我,心不心疼我,其实是想表达一种委屈,希望你能看到我这种委屈,感受到我这种委屈,如果你能共情到我这种痛苦,我才能放下对你的恨意。

我有多恨你就有多爱你,有多需要你。说明你对我很重要。

往往我们在咨询中,和夫妻探讨到这个层次,夫妻才能开始进入到修复关系的第一步。然后才是复盘关系的阶段。

#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的书法#

这个问题问了至少一千年了,也早就有了标准答案,就是雅俗共赏。那为什么世人还老是发出这样的提问?呵呵,说白了,那就是有一部分人利欲熏心,不甘寂寞,不循正道还想着出人头地人前显圣,抛出一个又一个悖论混淆视听,从而给自己体面的开出一片美好生活的天地。世界是万花筒,我们没有理由不让这种人存在,也没有能力让这种人不存在,倒不如承认现实,笑眼面对,只是心中要有杆秤。

当然,了解一下这些人的伎俩还是很有必要的。

伎俩之一,偷换概念,左顾而言他。你说这个人很丑,他却说这个人心率正常血压不高弹跳力惊人。你说这幅画画的让人看不懂,乱糟糟的,他说老百姓不需要知道原子弹是怎么造的,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相貌和生理机能是两码事,艺术和自然科学是两码事,风马牛不相及,却被人堂而皇之的吼叫。

伎俩之二,明知是错,文过饰非,指鹿为马。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追随正路,力有不逮,又不甘寂寞,只好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冠以美名,招摇过市。更有强梁者,气焰嚣张,如日中天,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我说行就是行,指鹿为马。

中国之大,历史够长,鬼蜮伎俩数不胜数,这里仅说一二。

好的书法雅俗共赏,关键是个“赏”,谓之赏心悦目,不管看的懂与不懂,看了以后,如看鲜花,如看美景,眼睛舒服,心里也像吃了蜜枣似的感觉舒服。小时候,不懂草字符,看不懂草书,但看了王羲之的十七帖,尽管一个字都不认的,也觉得如星列河汉美不胜收,爱不释手,照葫芦画瓢,画了数年,足以乱真,也不知道人家说的是什么意思。看了张旭古诗四首,也是一个字不认识,却有龙行云雾,岩浆崩流的震撼!不单是书法,只要是艺术都是这样的评判,再如国粹京剧,梅兰芳李玉刚唱的贵妃醉酒,老中青男女贫贱高贵都觉的好,所谓的懂行,也仅仅是听出了李玉刚与梅兰芳的好的程度不同而已。

下图是泰山老奶奶老爷爷二十六亿年前写的天文书法、读了几十年了,一个字也不认的。

图一泰山老奶奶的书法;不闹心、百看不厌。[呲牙]

图二泰山老爷爷的书法、也不闹心,总让人留连忘返[呲牙]

昨日鞭挞靳军一文,得到众多条友好评,当然,也有个别靳军的支持者跳出来呱呱乱叫,甚是莞尔!这本在情理之中,无可厚非,但有一种和谐的声音,反而让人特别的不适,比如这位黄v作家归田园的留诗,就特别滑稽,大家请看:

耕好三分责任田,休管邻舍劣草根。

花红叶绿读者爱,只引清流灌小园。

中肯的说,诗写得确实不错,比靳军那些自以为是的糟粕有嚼劲多了。但这种瞒天过海,文过饰非的小把戏唬唬靳军之辈还可以,在天涯这里就不要班门弄斧了。

首先,清流,什么是清流?一个对丑恶视而不见,连态度和立场都没有的作家,也配言清流?不好意思,正本清源,这好像是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吧,你之能,恰恰是让水浑起来吧!

其次,靳军之类兴风作浪,蛊惑人心,眼看其势已大,你无所为也就罢了,却扮演人间清醒,试图遏制别人的发声!

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丑恶只能听之任之,而不是以更有力的方式还击,难道正义已如此虚弱,难道摧枯拉朽的摧毁丑恶才不是大快人心?如果本末倒置,我们到底该如何守护经典,守护传承,守护善良?

宋太祖曾当面许诺曹彬,若能擒获李煜,就封他做使相。故而宋军攻灭南唐后,潘美预祝曹彬升官,但曹彬回应:“这次能平定江南都是仰仗皇上的天威和筹划。我没有功劳,使相这种大官不是我能当的。”潘美听后感到十分疑惑。

对于潘美的疑惑,曹彬私下和他解释:“太原城尚未攻克。”潘美也是个聪明人,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曹彬等人回京后,宋太祖接见了他们,并当众对曹彬说:“北汉还未平定,若现在封你为使相,你就没动力替我征战了。等攻克太原,我再拜你为使相。”

宋太祖刚一说完,潘美就偷偷看着曹彬微笑,宋太祖感到奇怪,就问潘美为何无故发笑,潘美将先前曹彬所言如实禀奏。宋太祖听后,竟也笑出声来,高兴之下还赏赐了曹彬五十万钱财。曹彬回到家中后,看着钱说道:“使相也没啥好当的,做大官不就是为了多拿点钱么?”

俗话说“君无戏言”,可宋太祖作为开国之君,竟然食言了,这确实有些不厚道,不过曹彬对此却毫无怨言,反而以乐观的心态来看待与使相一职擦肩而过之事,甚至还提前想到了这样的结果,可谓是深谙君臣之道。

另外,曹彬在进入南唐国都金陵后,严禁宋军将士进行劫掠,城中大多数官民因此保全了性命和部分财富。曹彬还在军中进行大搜查,禁止任何人强抢江南女子。待城中安定,曹彬委托转运使检查核对府库中的物资,而他自己却一概不过问。

等到大军准备回师时,曹彬的行李中只装有地图、书籍、衣服、被子。堂堂三军统帅,竟比一些小军官还要寒酸,当真是让人诧异。然而曹彬的这些言行在宋太祖看来,却是仁厚、淡泊名利、坚守本职的表现,所以宋太祖在不久后封其为枢密使、检校太尉。

宋太宗继位后,曹彬仍受到重用。978年,宋太宗计划攻灭北汉,但鉴于以往宋军多次征讨北汉皆无功而返,便召见曹彬询问对策:“周世宗和我朝太祖都是明君,可为啥他们亲征太原都失败了?难道是因为太原城坚不可破么?”

曹彬知道宋太宗的想法,于是就开始分析:“周世宗那次是因为史超败于石岭关,导致军心动摇,被迫撤兵。太祖则是因为士兵集体染病而被迫还师。二者都不是太原城坚固的原因。”分析完后,他又建议宋太宗立即进攻北汉,“若行吊伐,就如摧枯拉朽耳。”

宋太宗对此感到十分满意,曹彬可是他哥宋太祖的宿将,既然曹彬都认为没问题了,那肯定就没问题。周世宗、宋太祖都失败了,若是他能成功灭了北汉,不仅能彰显他的英明,还能进一步稳固他的皇位。所以宋太宗对宰相等官员的反对意见毫不理会,决定亲征北汉。

979年,宋太宗成功平定北汉,五代十国自此成为过去式,而曹彬在出征前就被宋太宗加兼侍中。986年,宋军在岐沟关被辽军击溃,导致整个北伐计划破产,使得宋朝元气大伤。赵普为此上书委婉批评宋太宗“信任邪谄”而妄动干戈,可宋太宗却文过饰非,甩锅他人。

宋太宗指责此次兵败是曹彬等人不听号令,擅自出兵才造成的。但曹彬为人谨慎,定不会违抗宋太宗的诏令,所以曹彬违背常理而出兵,很大可能是宋太宗私下指示过他。曹彬主动承担罪责后,仅被贬为右骁卫上将军,且不久后又升任枢密使。由此可见,曹彬是背锅的。

宋真宗继位后,曹彬官复原职。999年,曹彬生病,宋真宗亲自上门看望,讲述辽军计划南下中原之事,并询问对策。曹彬此时虽已日薄西山,但脑子还是很清醒的,他知道宋真宗一心求和,也知道宋辽双方谁也灭不了谁。

于是他回答:“当年太祖在位时,就已经遣使和辽国通过了。如今陛下也向辽国释放善意,所以臣料定我朝和辽国会重新和好。”曹彬此言正合真宗的心意,而且后来宋辽果然议和并签订了澶渊之盟。

曹彬去世后,赵恒亲自痛哭致祭,追赠其为中书令、济阳郡王。曹彬为人仁厚,不贪财,不贪功,尽忠职守,还总能领会皇帝的意思,甚至还主动替皇帝背黑锅,所以和曹彬同时代的人对他非常肯定和推崇,称赞他是“勋业最隆、功冠群雄”的“本朝第一良将”。

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曹彬的后代中不乏忠臣良将、皇亲国戚,其孙女就成为了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影响仁宗、英宗、神宗三朝。

小编关于《文过饰非是什么意思?解释和典故揭秘》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5)
  1. 贝儿2024-01-31 19:41贝儿[新疆网友]202.90.227.169
    文过饰非是一种道德败坏的行为,不管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去掩饰,真相终究会大白于天下。
    顶8踩0
  2. 幸福蓝天*悦2024-01-31 19:35幸福蓝天*悦[上海市网友]202.20.66.11
    @那一年,那一天文过饰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困扰和误导。诚实和坦然地面对错误才是成熟的表现。
    顶1踩0
  3. 那一年,那一天2024-01-31 19:29那一年,那一天[黑龙江省网友]103.37.100.70
    文过饰非是一种欺骗行为,容易让人失去信任。我们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而不是用虚假的言辞来掩饰。
    顶9踩0
  4. 前天2024-01-31 19:23前天[湖南省网友]203.55.221.36
    文过饰非源自《左传》,故事中一个官员在犯错后使用华丽的辞藻掩盖错误,被批评为“文过饰非”。这个典故警示我们要诚实面对错误。
    顶5踩0
  5. 用努力、释怀2024-01-31 19:17用努力、释怀[新疆网友]43.248.119.107
    文过饰非是指用华丽的言辞掩饰错误行为,不肯承认错误。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顶5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