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网首页 > 知识 > 王大绩解析:高考作文结构范式直接助力优秀成绩
王大绩解析:高考作文结构范式直接助力优秀成绩

TIPS:本文共有 208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结构——高考作文冲刺第二弹

“两个主体,互不雷同”,这是考场千字作文的共通规律。“两个主体”:一篇作文的主体由两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具体片段构成;“互不雷同”:这两个主体片段在题材、结构、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 互不雷同。

我这么一说可能有的同学就会想:王老师你干嘛?教我们“八股文”呢?我觉得八股文能够在中国千百年封建社会中,成为中央政府选拔知识分子的规范的文章体裁,它也有它的合理性,它一定符合汉语言文字的规律,符合语言表达的规律,只是到后来被封建统治者推到极端,走向反面,走向消亡。

高考考场上,在一个小时多一点的时间里,写成一篇800多字的作文,一定有一个适合它的规范样式、一个共同规律,这不是虚妄的话。汉语有一个独有的语言形式, 就是“对对子”,只有汉语能行。对联是什么?“两个主体,互不雷同”。不但内容不能雷同,词性、音律都不能雷同。格律诗中颔联和颈联两个对子就是两个主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个主体;“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又一个主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一个主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又一个主体。

多数同学写作文有两个通病。第一,凡事一定要把原因说清楚,不说原因,绝不往后写。好比要写自然环境,“我们向往空气清新、花红柳绿的自然环境”,他绝不这样写,他这样写:“干裂的河床,滚滚的黑烟,雾霾很浓重,甚至环境被彻底破坏,我多么向往那没有污染的空气清新、花红柳绿的环境。”写向往和谐、团结、互助的人际环境,他这样写:“在百货大楼前边,歹徒拔刀行凶,几百人围观,没有一个人出手,所以我多么向往人际和谐,大家万众一心、团结互助的环境……”一定要把原因说清楚,不说清这个原因,好像我们就寸步难行。但你如果能够想好两个主体,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或者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想什么都行,在哪个方面有细节有感悟,两个主体就能奠定了,可以节省很多心思。

第二个毛病是一定要把前面的“帽子”形容得特别大。好比写春游,不从出游开始写起,一定写:“黑色6月,期末考试紧张,天天熬夜,心里绷得紧紧的。最后一门考试终于完了,出了教室,迎面看到一个布告,学生会要组织我们在假期骑车去郊游, 太让人高兴了!太兴奋了!太刺激了!回家跟爸爸妈妈兴高采烈地一说,没想到人家 不同意。好不容易妈妈同意了,爸爸却不同意,或者爸爸同意,妈妈却不同意。好不容易两个人都同意了,到学校一报名——过期了。找学生会,找班干部……”还没骑上车呢,已经500字了,这篇文章只能是虎头蛇尾了。

如果把两个主体想好了,就没有前面那些零碎。写远游,可以写沿途见到的风景, 也可以写同学们互相帮助,也可以写其中的艰难、其中的乐趣,也可以对比过去的景观和现在的景观,也可以写:“这段公路上没人,我们进行冲刺赛……”然后写:“在那段坡路上举行爬坡比赛……”哪个片段里有细节有感悟,直接找两个一说就完事了。我们要改掉很多中学生的痼疾,就是非要说清原因、虎头蛇尾。我们看一篇例文:

话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到这里已经800多字了,第三位顾客不用再写了。本文非常明确地表现出“两个主体,互不雷同”,这是江苏省当年的榜首作文。后来我到徐州讲课,徐州的老师跟我说,这是他们学校的学生写的,这位同学当然不知道我说的这八个字,也没有听我讲课,但是他的文章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的典范。他的老师给我介绍说, 这位同学在考场上,构思四十分钟,没有动笔,直到胸有成竹,然后用二十五分钟一气呵成,一字没改。我就想这四十分钟里他在想什么,他可能早就知道这种作文的合理样式了。

这篇作文第一涉及“希望工程”,是社会热点,第二涉及“下岗再就业”,是另外一个社会热点。两个主体互不雷同:希望工程更贴近学校,贴近青少年;下岗再就业更贴近社会,贴近成年人。

选材互不雷同,在结构上也不雷同。我们回看第二个主体,它是怎么结构的?白天、午间、夜晚,以时间顺序推进,然后到“几年后”,都是时间顺序。这个同学特别聪明,他的思维劳动成果绝不暗藏在里边,明摆着放到最显眼的地方,让阅卷老师容易感知到,这是考场作文必备的一种技术或者一种意识。但是做得很拙劣也不行, 这个同学做得非常恰当。

那么再回到第一个主体,“苦娃伏在母亲的肩上”“回头看看家中”“站在山岗上”,空间顺序,由内向外扩展,是互不雷同的。这是构思的时候就想好的。

尽管这个同学不知道这八个字,但是他写出的好作文一定符合这个规律。同学们可以找任何一本“优秀作文选”,你看那些优秀作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两个主体互不雷同,这不是谁告诉过他应该这么做、符合规律,而是因为这样做是合理的。我们前面说的不合理现象是什么?一个主体是原因,一个主体是“我”做什么事;一个主体是虎头,一个主体就是蛇尾。这算什么规律?这不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能写好作文吗?我们要自觉地按规律来做,上面这篇作文是典范。

“两个主体,互不雷同”既是文章结构方式,又是语言思维方式。“两个主体, 互不雷同”可以灵活运用多种形式,要自觉而不是自发地达成,这永远是我们备考的一个要点。

(选自《王大绩讲高考写作》)

小编关于《王大绩解析:高考作文结构范式直接助力优秀成绩》就分享到这儿了,如果内容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加收藏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晗馨2024-01-24 22:21晗馨[北京市网友]119.42.76.42
    @海の那邊听了王大绩的分析后,我觉得对作文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希望这对我高考成绩的提升有帮助。
    顶6踩0
  2. 海の那邊2024-01-24 22:09海の那邊[河南省网友]220.232.120.220
    王大绩的解析确实很有帮助,作文结构范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思想,期待在高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顶0踩0
推荐阅读
湘ICP备19021678号
Copyright © 2023 邵阳网 i0739.com